灯火阑珊
前记
有个说法,乌镇是商业化的典范之一。
商业化已然成为当今文青旅行最反感的标签,然而生活并非只有诗和远方,在总体的经济发展没有达到一个相对高的水平之前,商业化都是人文景观生存的必要手段之一,否则城市化会逐步将此地的烟火气削除殆尽。
商业化的问题在于,不受控制的商业化通常会反过来破坏人文景观的自有属性。这是一种高情商的说法,换句话讲,一些与设定上格格不入的内容总是会拉低整个环境的氛围感,各地众多莫名其妙贴着网红标签的水帘洞外饰手工艺作品店已经完美印证了这一点。乌镇商业化成功的其中一个解读,正是其在一个整体比烂的环境下,对商业化的控制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不错的水平。
除此之外,商业化必然伴随着营销与宣传,旅客蜂拥,而后各个所谓带来身心净化的圣地,就只剩喧闹的脑袋和导游们摇摆的小旗。大部分旅客通常只是稍作停留的短时旅行,时间上的特性注定了感受风土人情只能是一句空话。文艺青年们排斥的,无非是小众不再,还有景区人多导致相机镜头里留不下一张好看的照片。看似大雅,实为大俗。
很显然,我也不能免俗。
历经奔波到达江南,踏上乌镇的石板路。本已预判避开节假,前方却仍是一望无垠的车水马龙,不免诧异,失落,还有流汗黄豆。
啊这?
夜幕降临之前,在青瓦间随波逐流的我仍然近乎迷茫,无数次放下本已抬起的相机,无论如何构图都无法避免一顶顶色彩斑斓的鸭舌帽出现在取景框内。直至日落,灯起,旅行团与组织参观的学生们随时间散失在远处,这座江南水乡才展现出她的另一幅模样。
一场夜雨将乌镇分隔为两个世界。
塞翁失马,因赶航班导致前夜三小时精致睡眠,换来了久违的早睡,而后理所当然般对应着次日的早起。
柔光穿过水雾散落在水乡的各个角落,零散的行人与初开的街店完成了生机的平衡。乌镇构筑出了存在于艺术家脑海中理想的的水墨图。
细雨如烟,行人寂寥。
执念不再,我终于回到了记忆里的江南。
烟雨